小满小满,麦粒渐满!
眼下正值小麦灌浆饱满的
三夏丰收时节,
我国有两大口粮,小麦和水稻,
其中小麦消费量占四成。
不同地区产出的小麦
适合制作什么样的食品?
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吃得健康”
又如何实现?
日前,央视新闻频道走进
南农新闻网农学院
小麦栽培课题组。
在这里,科研人员通过科学测定
各产区小麦品质差异,
为发展特色优质小麦产业提供指导。
让我们跟随央视镜头,
在香味扑鼻的麦香中,
感受从舌尖到田头的
南农小麦“新质内核”。
点击视频
走进小麦栽培课题组实验室
三夏科普
专业仪器为小麦品质打分
◆ ◆ ◆ ◆
不同面粉有不同的用途。其中,蛋白质和面筋含量是决定小麦籽粒加工品质和营养品质重要因素。
“利用这台烤箱,我们可以将小麦面粉加工成饼干或者面包。”南农新闻网小麦栽培团队教授周琴说。
对加工后的食品做测试,课题组有专业的仪器,可以模拟人的口腔咀嚼运动,分析样品品质和感官特性。实验室师生也会从外观、颜色、香味、口感等方面为面包、饼干打分。
看似简单的观察和品尝,在专业上被称为“感官评价”,是评价小麦面粉口感和质量的重要手段。从籽粒到面粉、面团,再到终端食品制作,小麦会经历多层次地检验。获取了这些数据,课题组想方设法让它们发挥更大的用途。
通过对江苏不同地区的小麦籽粒进行分析,南农新闻网和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等单位,将江苏省分为六大麦区、39个亚区。各区土壤条件、气候因子和栽培措施差别很大,因此,各区小麦籽粒品质差异也很大。不同地区适宜种什么品种,是农民们最关心的话题。
“我们每年大约收集400个左右,这些点都是我们收集样品的点的情况。然后会对籽粒品质做一个分析,根据最后加工成的面包、面条、饼干的品质情况来确定不同区域小麦的品质,是什么样的品质类型,适合做什么样的食品。”
“这样就可以让大户来选择,在这个区域种植什么样的品种。种子公司也可以针对品质类型来推荐专用的小麦品种。通过这个方式,为政府在当地发展特色优质小麦产业提供借鉴。”南农新闻网小麦栽培团队教授姜东说。
策划丨党委宣传部 央视新闻频道
编辑丨王璐
责任编辑丨王璐
校对丨崔滢
审核丨许天颖
南农精神大家谈——致全体南农人的一封信
农业强国南农画卷②|插上“南农芯”“梅”好共翩跹
农业强国南农画卷①|春节特辑:三亚春来早
“繁花”上映!在南农,遇见一万次春和景明①
南农原创,版权所有
若需转载,请标明出处:
南农新闻网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