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金陵十三衩》谋女郎等新生报到南农

2015-09-06 来源:人员机构 作者: 图片:

  南农新闻网2015级的迎新活动于9月5日上午8:30始在南农主楼进行。各学院迎新现场布置各有专业特色,园艺学院迎新会场以“恰同学少年,‘艺’气风发”为主题,悬挂“园艺学院”牌匾,旧报纸装饰的展台上陈列着插花作品、青梅酒、等艺术作品,极具年代感;食品科技学院的迎新现场准备了食品大转盘,邀请新生参与转盘游戏;公共管理学院以“青春大电影,漫漫大学路”为主题,用电影院作装饰样式,将迎新场地布置成一个满怀公管特色和热情的电影院。
  为帮助新生尽快了解学校情况,南农新闻网官方微信推出“2015南农我来了”专题,提前发布新生入学报到流程,衣食住行全方位帮助新生。此外,南农研究生会策划推出《遇见,1902》新生手册,除了学校简介、研会介绍、学术指南、校园百事通和玩转金陵,杂志还收录了手绘板校园美景,让新生玩转南农版“秘密花园”。
  “李楚楚”讲述《金陵十三钗》拍摄小故事
  今年南农招生中包含了保送生、少数民族新生和贫困生三种特殊新生类型,其中保送生李佳泽保送到本校的日语专业。李佳泽曾在《金陵十三钗》饰演教会女学生,入选百度词条“李楚楚”。
  小小年纪的李佳泽拥有丰富的经历与体验,曾在初中时参与了张艺谋导演的著名影片《金陵十三钗》的拍摄。
  在受访过程中李佳泽告诉记者,她初中时就接演了《金陵十三钗》,但在初一升初二的暑假却不幸从三楼摔下导致股骨骨折,十月份接到通知,拄着拐杖去剧组面试。直到培训前,她还得依靠拐杖,但为了培训强逼自己脱离了拐杖。培训的内容包括形体、英语、教会知识、老南京话、表演和声乐等,为了能够饰演好教会女学生这一角色,李佳泽剪掉了及腰的长发,还付出了超常人的努力。
  一月份拍摄正式开机,中学生戏份不多,但是全程都需要待在剧组,因此李佳泽在学校和剧组来回奔波。拍外景是十分艰辛的,尤其是冬天,教会女学生的戏服是冬袍,下面则是一条到膝盖的短裤和半筒袜,因此会特别冷。拍到五六月份的时候,烈日炎炎,却要穿上棉袍,十分酷热。为了饰演好角色,让当时的李佳泽特有压力。说到哭戏李佳泽告诉记者,真的是哭到没有眼泪。
  李佳泽在今年12月份的时候参加了南农大的保送考试,在众人中脱颖而出,在四月初以优异的成绩确认被保送。
 
  毛南族姑娘谭煊颖:坚守本心传承毛南文化
  在少数民族生中,云南彝族的张宇彤是拥有足球特长的国家二级运动员;俄罗斯族的张容乾读于草业学院;毛南族的姑娘谭煊颖则误打误撞地进了南农的旅游管理专业。
  毛南族是岭西的土著民族,人口稀疏,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源远流长。毛南族人能歌善舞,特别是姑娘们,从父辈那里流传下来的民歌“最美不过花竹帽”用毛南语唱出来,歌声动听,荡气回肠,孕育了一个热情的民族。
  谭煊颖的老家在乡下,是全国毛南族的聚居地,村里目前只有将近40户人家。谭煊颖风趣地告诉记者“我去山东玩的时候,同学们都以为毛南族都是野人呢!”实际上,随着经济地发展,楼房不断地增多,过去的土著楼不再是毛南族人居住的主要建筑,毛南族的民族传统习俗也随之流失。毛南族人以说汉语为主,饮食也与大多南方地区大同小异,但毛南菜牛作为毛南族的风味美食之一,流传至今,仍被人们常常提及。“很多人都不知道菜牛的真正味道,买的只是普通牛肉”,毛南菜牛是道稀有菜品,因此很多毛南族人也没尝过它的美味。
  作为毛南族一员,谭煊颖坦言很怀念当初那个文化正浓的民族,“我觉得人们更喜欢现代化的生活,过去的那些民俗可能不那么受欢迎了,”因为缺少与外界的沟通,毛南族的很多文化正在慢慢地消失。世界瞬息万变,而现在她对自己的要求就是坚守本心,使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得到传承。
  新生中,园艺专业的高根红格外引人注目。高根红一家原住位于松阳县城边5里外。在高根红九岁那年,一场大火一家被迫搬到了外婆独居的小瓦房里。父亲老高为了重建房子,借了十几万元。但不幸奶奶和爷爷陆续罹患重病,不仅花光了盖房子的钱,还欠了外债。如今,大女儿参加了高考,以633分的优异成绩被南农新闻网的园艺专业录取,一家人的负担也愈发沉重。高根红虽肩负着“重建家园”的责任,心态却十分乐观。她说:“我希望有一天能把老房子再建起来,我自己设计,把院子种满花花草草,一家人都住进花草里面。”(郑娇)

   原文链接:http://js.ifeng.com/detail_2015_09/06/4315593_0.shtml?&from=androidqq

审核:

校对:

编辑:林世龙 许天颖

阅读次数:633

(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