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天气多变,也是各种传染病的多发季节。学校是人群比较密集的场所,学生是传染病易感人群, 容易造成传染病在学校的传播和蔓延。值此,新学期开学之际,校医院着重围绕“什么是春季传染病”、“春季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春季传染病的预防方法”三个方面, 开展预防春季传染病宣传教育活动。内容如下:
一、什么是呼吸道传染?
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微生物通过呼吸道侵入易感人体,并随呼吸道分泌物继续向外传播,侵入另一易感机体的传染性疾病。它包括:流行性感冒(流感)、麻疹、百日咳、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膜炎(流脑)等。它是以咳嗽、流涕、发热、呕吐为主要症状的传染病。
早春季节的气候特点主要表现在天气多变、时寒时暖、 是呼吸道传染病好发季节。当冷空气和干燥空气被吸入呼吸道,刺激呼吸道粘膜,使粘膜血管收缩,造成局部贫血和营养障碍;另外,室内通风换气较差,一些有害病原体繁殖后,也能刺激呼吸道粘膜,使粘膜上皮的纤毛运动减弱,防御机能降低,各种病原微生物易于乘虚而入,以致感染呼吸道传染病。
早春季节外界气温较低,学生在室内活动的时间较多,彼此间密切接触机会增多,而呼吸道传染病是通过飞沫传播的,因此增加了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机会。
二、呼吸道传染病是怎样传播的?
1、人们在讲话、咳嗽或打喷嚏时,通过飞出来的唾沫将夹在里面的病菌传播开来。
2、灰尘是传播的一个帮凶,有呼吸道传染病的病人的鼻涕、痰液中含有大量病菌,由于随地吐痰或乱擤鼻涕,这些痰、涕干燥后夹在里面的病菌就会随灰尘到处飞扬,一旦被人吸入就会感染。
3、手是传播病菌的另一帮凶。有呼吸道传染病病人的手上沾上大量病菌,当病人拿书本、玩具等,在这些物体表面就会留下大量病菌,如果健康人用手接触了这些东西,就能沾上病菌,如果事先不彻底洗手就去挖鼻子,病菌就可能从鼻腔进入呼吸道而感染。
三、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1、一旦学生得病,一定要去医院治疗,并卧床休息,多喝开水,防止疲劳。
2、教室、寝室里要经常开窗通风,每天至少三次,每次不少于10分钟。当周围有病人时,应增加通风换气的次数。
3、室内打扫卫生时,先洒水后扫地,免得把飞尘飞扬开来。
4、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春季传染病的防治常识。教育学生要注意个人卫生,要勤洗手(饭前便后洗手、从外面回来洗手、吃东西前洗手);不用手挖鼻孔;咳嗽、打喷嚏时要用手帕盖住口、鼻,不要对着人,个人使用的手帕要经常洗晒;不随地吐痰。
5、不吸烟、不喝酒、不食辛辣食物,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
6、要注意保暖和多喝水,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经常锻炼身体,保持均衡饮食,注意劳逸结合,提高自身抗病能力。
7、适时疫苗的预防接种。根据春季传染病的特点构筑防病免疫屏障。流感、腮腺炎、麻疹等呼吸道传染病是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疫苗接种是控制疫情暴发流行的最有效手段。《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要求,自愿接种二类疫苗,校医院常年开展预防免疫接种工作,校医院医务人员愿为同学们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
“预防传染病,健康伴我行”, 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以科学的态度去应对,以积极的态度来预防,让健康陪伴我们每一天的生活和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