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下旬以来,广西南部暴发了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虫(统称水稻“两迁”害虫)严重危害,发生面积之广,虫口密度之高,褐飞虱比例之大均为历史鲜见。稻飞虱发生450万亩,稻纵卷叶螟发生约110万亩。
4月下旬以来,广西全区先后受北方冷空气和西南强暖湿气流等天气系统的共同影响,出现了5次大范围的降水天气过程,低层西南暖湿气流的频繁活动,为稻飞虱从南方邻国大量迁入我国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加上去冬今春,东南亚国家稻作区温度持续偏高,虫口密度大,致使稻飞虱迁入量明显偏多。针对稻飞虱大面积暴发的严峻形势,广西壮族自治区党政领导高度重视,要求全区科学防治,虫口夺粮,打一场防治稻飞虱的人民战争。为全面掌握“两迁”害虫的发生动态,指导群众做好监测防治工作,我校植物保护学院程遐年教授和翟保平教**4月下旬前往广西灾情发生严重的市县驻点调查,对稻飞虱的发展情况进行跟踪观察及预测预报,并现场指导稻飞虱的防治工作。5月24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植保系统召开全区水稻“两迁”害虫监控技术高级研讨会及防控工作会议,邀请程遐年教授在会上为全区各市县植保工作人员授课,分析讲解水稻褐飞虱的迁飞途径和迁飞规律、生理生态机制及测报防治技术。在广西期间,程遐年教授一行还深入南宁、防城港、钦州、合浦、龙州、桂林等市、县乡村,在田间指导农民查虫与科学合理施药,有效防治稻飞虱。5月28日还为南宁市各区县植保干部30多人举办了专题讲座和培训,为该市防治稻飞虱进行技术指导。
广西是我国的水稻主产区,也是水稻“两迁”害虫从国外迁入我国的第一站,其防治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全国水稻生产,广西的稻飞虱防控得好,将大大减轻我国江南稻区和江淮稻区的防治压力。目前广西稻飞虱二代已得到初步控制,随着西南季风和雨季的到来,“两迁”害虫还将从南方邻国不断迁入,加上当地田间虫卵陆续孵化,田间虫口密度还会上升,危害更大的稻飞虱三代正将发生,防治任务依然艰巨。程遐年教授和翟保平教授带领的研究组正密切关注该区“两迁”害虫的发展趋势,加紧田间调查与系统监测工作,与广西区、县植保人员紧密结合,做好虫情分析预报与防治指导工作,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做出应有贡献。